截至2012年3月7日,浙江金華一網絡慈善平臺施樂會會員捐款次數超過1016128次,受助近5022人次,累計捐款總額超過1600萬元人民幣。
“讓捐助人和受助人通過網絡找到對方,就像買家和賣家的網購。”2007年,這家特殊的網站施樂會在浙江金華誕生了:賣家“出售”自己的困難,買家通過捐贈行善“購買困難”幫助賣家,一切猶如淘寶網購。
施樂會工作人員方路告訴記者,施樂會流程和C2C網購基本一致,捐助人如買家,求助人如賣家,其后經過審核后求助人在網站發布求助信息,內容多為扶幼、求學、助醫、安老、助殘、救災等,捐助人可根據網絡公布的信息通過網銀或者支付寶進行捐款,所有捐款施樂會將根據求助者需要在第一時間全額打入其賬號。網購慈善
記者登陸施樂會主頁,題頭顯要位置標注:確保每筆善款公開!透明!直接!即時!全額!到達受助人手中。
在主頁中間,記者注意到來自中國各地的求助信息:廣西百色壯妹岑彩用上學求助,援助河南南陽市方城縣柳河鎮邊莊村學生李書靈,幫助浙江金華10歲血液病患者傅郎真治療費等。
而主頁也隨時滾動網友捐贈信息,時間、捐贈人、捐贈對象、金額。記者粗粗一看,最少捐一元,最多捐50元不等。
求助者信息是否真實?
求助者需要在施樂會網站公布個人身份信息,而這個信息在其開設賬號時經銀行核對過;其次助醫信息需要具體醫院、醫生姓名電話,以及病人所在地村委會社區證明和聯系人電話;助學信息需要所在學校提供證明和教師姓名電話。施樂會工作人員除了核查求助者提供信息外,還會通過114電話查號臺進行電話核查,同時通過在全國各地的志愿者進行上門核查。只有多個渠道核查一致的信息才會在施樂會網站公布。
捐款都能到達求助者?
一位網友曾經給施樂會發帖:“我很想捐款,但我害怕我的錢變成豪車的一個輪胎。”施樂會表示,所有善款都將匯給求助者,都保留有銀行匯款截圖。
“100%”,方路對此很自傲:每一筆善款,100%到達受助人手中。據記者了解,一家不愿意曝光的企業每年為施樂會提供10萬元左右運營經費。
讓行善變得簡單
方路覺得慈善不應成為一種負擔。記者也注意到,施樂會捐款額很多為一兩元。廣西隆林中學高三20班黃志江家境貧困,施樂會網友也分527次為他募集了2000元,人均捐款不到4元。
杭州網友“杭州stockxyf ”是目前施主冠軍,至今累計捐贈598200元。他透露每天都會在施樂會網絡平臺捐款,不管求醫求學,每個項目都捐200至300元,每月4萬左右。他告訴記者,以前一對一的捐贈把他累著了,施樂會這樣通過網絡搭建的平臺行善方便,工作人員的認真仔細也讓他信任。
留言板×